400-125-1578

分析丨限制上升中国制造业出海的下个目标区域在哪?PG电子2024-08-04 08:06:06

  PG电子模拟器近年来,全球直接投资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同时各国在投资政策方面的发展趋势表现为鼓励与限制措施的数量同步增加。

  在发展中经济体中,政策制定者优先关注促进投资与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旨在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

  这种趋势反映了不同经济体在应对全球经济变化、保护自身利益及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不同策略与考量。

  中国制成品贸易顺差在2018至2022年间从1.02万亿美元大幅增长至1.88万亿美元,增长率高达84%。

  2006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DI)流量从211.6亿美元增长至1478.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2.1%。

  在此期间,制造业ODI投资更是从9.1亿美元激增至279.0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22.3%。

  截至2023年,中国约80%的ODI流向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及采矿业等五大行业。

  观察我国出海行业的现状,根据e-works发布的《2023中国制造企业出海现状调研报告》,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和电子电气行业的出海比例相对较高。

  依据海关整理的数据,2023年我国工程机械的出口额达到了3414.05亿元,同比增长15.8%;同时,全球市场上约六成的风电设备产自我国。

  在汽车行业,出海步伐亦显著加快。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出口汽车数量达到491万辆,同比增长57.9%,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除了传统行业,以外贸[新三样]——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其出口表现亦十分亮眼。

  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新三样]产品的合计出口额达到了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29.9%。

  202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海外营业收入总额显著跃升至7.2万亿元,与2022年相比,实现了1.16万亿元的大幅增长。

  此外,这些企业的海外营业收入在总营收中所占的比重也实现了显著提升,达到了18.4%,与上年相比增加了1.09个百分点。

  同时,海外资产规模也继续保持了扩大的趋势,2023年已达到6.89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1.5%。

  然而,近年来地缘冲突的加剧以及国际贸易规则的变革,使得出海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我国制造业在出海过程中仍面临众多风险。

  例如,印度要求在印度投资的企业在当地进行再投资,形成[印度赚钱印度花]的局面,并对中资企业进行了多次处罚;欧盟于2023年10月启动了对我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

  鉴于疫情期间美国意识到其高达60%的药品依赖中国进口,该国决定采取行动,将关键制造业迁回本土,并重新构建全球供应链架构,形成三个核心圈层:

  核心圈聚焦于美国的本土生产,次之为墨西哥与加拿大的近岸外包,最外层则是印度与东南亚等地区的友岸外包。

  而电动车制造业则依据《降低通货膨胀法》的指引,要求电动车电池组件的50%必须在北美区域(涵盖美国、加拿大及墨西哥)完成生产或组装,以激励本土制造商并赋予其每辆车3750美元的税收优惠。

  ①东南亚:众多国内制造企业正积极在越南、印尼、泰国及菲律宾等地设立工厂,并实施本地化销售策略。

  ②印度:作为新兴大国,印度凭借其庞大的14亿人口消费市场及年轻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正日益崭露头角。

  ④中东: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正致力于数字化建设,推动[愿景2030]计划,建设智慧科技城市,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并吸引外资进入。

  面对全球产业格局的变化、各地政策导向、大型客户的采购要求以及海外供应链的迁移趋势,中国制造企业不得不主动适应这些变化,积极布局海外生产基地。

  在东南亚、中欧、东欧及中东等地区拓展业务,并持续优化跨国组织管理与海外市场洞察能力,以增强应对复杂变化的能力。

  同时,随着各成熟市场对环境、社会及治理(ESG)监管要求的日益严格,企业还需加大在环保技术研发、合规设备更新及额外管理等方面的投入,这将进一步推高长期运营成本。

  当前,中国面临的情境与80-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有相似之处,即从产业承接国转变为产业输出国,这是企业基于经济理性的必然选择。

  自2000年至2022年,中国的产业梯度值由39.79提升至52.78,排名从第38位跃升至第26位,标志着中国已从低梯度国家晋升为[一带一路]区域内的中梯度国家。

  产业梯度的动态演变促使中国从产业输入国转变为输出国,产能的国际化布局成为企业经济理性的体现。

  OFDI(企业在海外进行的直接投资)作为产能转移的重要途径,中国制造业的对外投资聚焦于北美、东南亚及南美洲三大核心区域,覆盖通用设备、汽车、计算机通信、医药、电气机械等多个制造领域。

  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22》显示,中国2022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1631.2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二位,连续11年跻身全球前三甲;

  特别是北美洲与大洋洲地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对美国投资同比增长30.6%,对大洋洲投资同比增长44.8%。

  在投资行业分布上,租赁与商务服务、制造业、金融、批发零售、采矿及交通运输等领域均超过百亿美元投资规模。

  其中,制造业中的装备制造业成为投资热点,占比达53.8%,涵盖通用设备、汽车、计算机通信、金属制品、医药及电气机械等多个细分方向。

  在探讨直接投资对贸易的替代作用时,东南亚、印度、土耳其与墨西哥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经济环境,被视为首要考虑的区域。

  最后,从布局重要市场的战略高度出发,波兰、爱尔兰、罗马尼亚、美国与印度因其市场规模、消费潜力及政策环境等因素,被视为较为理想的市场布局选择。

  中国制造业在出海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目标区域的外资政策和地缘环境,以做出更为明智的投资决策。

  ①目标市场选择:中国制造业企业在选择出海目标市场时,不仅要考虑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还要评估当地的外资政策和地缘风险。

  ②政策适应性:中国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政策适应能力,能够在不同国家的外资政策框架下,调整自身的投资策略和运营模式。

  ③风险管理:在出海过程中,中国制造业企业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特别是对于地缘风险的评估和应对。

  在全球化的战略框架下,中国制造业企业正稳步推进跨洲多点布局策略,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发掘新兴市场潜力与填补供应链缺口,以实现风险的分散与业务的多元化增长。

  具体而言,企业正积极加大对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的投资力度,同时不断深化对欧洲、非洲等传统市场的投资布局,旨在进一步拓宽业务疆域,优化全球资源配置。

  此外,为顺应出海目的地对数据安全、合规经营及ESG可持续性的高标准要求,企业正加大相关领域的投入,致力于技术创新与供应链韧性的提升,坚定不移地走本地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部分资料参考:盐财经:《2024中企出海,最好or最坏的时代?》,华泰睿思:《宏观:从运价变化制造业出海路径》,四分仪Quadrant:《面对全球供应链动荡,制造业出海的三个应对之道》,吴晓波频道:《制造业出海东南亚,这四大行业增长最快》,毕马威KPMG:《毕马威中国重磅发布 中国制造业企业出海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中国制造业出下一站日标?》

  本公众号所刊发稿件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回复,我们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